标准温度源:高精度干井炉、恒温槽或黑体辐射源(提供已知且稳定的温度点)。
标准参考仪表: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(PRT)或更高精度的温度测量设备(用于对比基准)。
信号测量设备:高精度万用表(6位半)、过程校准仪或数据采集卡(测量变送器输出的电流/电压信号)。
负载电阻:模拟实际工况的负载(如250Ω电阻,用于电流信号测量)。
冷端补偿装置(若适用):确保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准确(如冰点槽或电子补偿器)。
环境温度稳定(±1℃以内),避免电磁干扰。
热电偶与变送器的连接导线符合规范(如使用补偿导线)。
选择测试温度点:覆盖变送器量程的至少5个点(如量程的0%、25%、50%、75%、100%)。
设置标准温度源:将热电偶插入干井炉,同时插入标准PRT作为参考。
记录标准温度值:待温度稳定后,读取PRT测得的实际温度 。
测量变送器输出:
电流输出(4-20mA):串联250Ω电阻,用万用表测量电压(1-5V)并换算为电流。
电压输出(如0-10V):直接测量电压。
计算理论输出:根据变送器量程和输出类型,计算当前温度对应的理论输出值。
例如:量程0-500℃,输出4-20mA,在250℃时理论输出应为 。
误差计算:
绝对误差 = 变送器输出对应的温度值 - 。
相对误差 = 。
将热电偶冷端置于已知温度环境(如25℃)。
对比变送器输出与标准温度(需包含冷端补偿后的值),验证补偿算法是否准确。
快速改变温度源温度,记录变送器输出响应时间和稳定性(如达到90%最终值的时间)。
热电偶类型匹配:确保变送器与热电偶分度号一致(如K型、S型)。
导线电阻影响:长距离传输时,电流输出型需校验负载阻抗是否在允许范围内。
标准设备精度:标准温度源和仪表的精度应至少比变送器高3倍(如变送器精度0.5%,标准设备需0.1%以上)。
重复性测试:同一温度点多次测量,检查变送器的重复性误差。
线性度: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输出与温度的关系曲线,计算非线性误差。
回差(迟滞):升温与降温过程中同一温度点的输出差异。
综合精度:结合线性度、重复性、冷端补偿误差等,按公式:
输出偏差大:检查热电偶极性、冷端补偿、变送器量程设置。
信号波动:排查接地环路、电磁干扰或电源稳定性。
非线性误差:可能需要重新校准或更换变送器。
热电偶欧冠买球软件推荐 的精度测量需通过标准温度源对比输出信号,重点验证静态精度、冷端补偿和重复性。测试结果应符合变送器标称的精度等级(如0.2级、0.5级)。定期校准(建议每年一次)可确保长期可靠性。